2
事情并不复杂,但是郭大华啰里啰唆,讲了一大堆前因,显然他又不善于讲述,所以用了个把小时才把事情大抵捋清楚。
郭大华和赵有生是邻居,从小一块儿玩到大。郭大华比赵有生还大一岁,但是赵有生胆子比较大,而郭大华的性格比较懦弱。可能是性格上互补的原因,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至少在郭大华看来,赵有生算是他最好的朋友。
因为家里穷,两人都没有读什么书,在高小阶段就先后辍学回家了。辍学后,郭大华放了几年牛,然后就开始老老实实种地,到结婚年龄了就娶妻生子,虽然没发什么大财,日子倒也过得不上不下。他人生中最“辉煌”时刻,也就是因为识几个字被选为大队会计。但后来因挪用公款105元被罢职,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
与郭大华不同,赵有生天生就是个比较喜欢折腾的人。回家放了几年牛之后,他就不安分了,开始跟人学做生意,先后贩过鸡,贩过猪,贩过牛。可惜的是,他贩的动物越来越大,本钱却是越贩越小,以至于后来负债累累。在八十年代后期,他欠的债就已累积上万元(这在当时的农村人看来,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有信用社的贷款,也有亲朋好友的借款。作为最好的朋友,郭大华自然也是赵有生的债主之一。郭大华之所以挪用大队的公款,就是给赵有生“救急”(这笔款项郭大华已经在被罢职后如数归还)。不过,郭大华并没有为此怪过赵有生,他觉得对朋友就应该这样“仗义”。
反过来,赵有生对郭大华也确实不错,每次从外面“做生意”回来,都不会忘记给郭大华或者他家人带件小礼物。最昂贵的是给他女儿带回来一枚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度很流行的电子手表,尽管这枚电子表在郭大华女儿的手腕上只戴了不到一个星期,液晶屏幕上的数字就开始缺胳膊少腿。所以,郭大华的妻子虽然不大待见赵有生,倒也不反对郭大华与赵有生交往。
在欠下上万元的外债后,赵有生只好接受现实,结束“做生意”的生涯,灰溜溜地回到村里。那会儿他已经三十好几了,在当时的农村,到这个年龄还没有娶到老婆,基本上可以被定义为要打一辈子光棍了。郭大华对此也很着急,觉得有必要帮帮好朋友。他认为以赵有生的条件,想娶个黄花闺女难度太大,基本上是没指望,便私下张罗着搓合同村一个比赵有生大好几岁的寡妇。
然而,这个已经四十出头的寡妇却一口回绝了,因为传闻中的赵有生不仅欠着吓人的外债,还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流氓”——他与多个有夫之妇私通的事情倒是没有实证,但是他在城里嫖妓被抓,判刑劳改两年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得知自己竟被一个老寡妇嫌弃,赵有生怒不可遏,埋怨郭大华不该擅做主张。接着他又跑到寡妇门前破口大骂:“XXX,你个人老珠黄的老寡妇还敢嫌弃老子,你听着,半年之内,不娶个黄花闺女回来,老子就跟你姓!”
赵有生还真没说大话,几个月之后,他果然凭着不俗的外表和三寸不烂之舌,从邻乡领回来一个姑娘。这姑娘虽然不漂亮,但是年轻,才二十岁不到。据赵有生公开说,这是个如假包换的黄花闺女。
郭大华两口子帮着张罗了两桌酒席,三十四岁的赵有生这就算结了婚。婚后,赵有生很快又重操旧业,做起了“二道贩子”,由于没有什么本钱,他只能贩卖鸡蛋,偶尔还贩卖蜈蚣、蝎子或者五倍子、苎麻皮、夏枯球等应季山货,至于地里的庄稼,他基本上没管过。好在他老婆是个勤劳的女人,不仅没有荒着庄稼,还捎带着给他生了一儿一女。
小打小闹的“二道贩子”终究是赚不到什么钱,赵有生经常找郭大华喝酒,倾诉他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一定要发大财的雄心。对此,没见过世面的郭大华插不上什么话,只能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最多也就是劝慰他几句。
九十年代中期,汹涌的打工潮波及到乡村,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南下打工,已经四十多岁的赵有生不甘寂寞,也背起一卷破被褥,轻轻地挥一挥手,作别妻子儿女,去外面寻找发财的机会了。
不料,赵有生这一去就与家里失去了联系。他妻子苦等了他几年,仍是不见他的音讯,终于相信他已经死在外面了,就踅摸上外村一个老光棍,领着儿女过去跟人家搭伙过日子了。
“行了,先别说这个赵有生了,说重点。”老乔终于听烦了,敲着桌子打断了郭大华的讲述。
郭大华却梗着脖子说:“不说他不行,不说他,哪有现在这档子事。”他指了指宋菊花。显然,这事指的就是这个叫宋菊花的女人赖在他家里不走的事。
老乔无奈地摇摇头:“好吧,那你就接着讲,她为什么要赖在你家里不走?”
郭大华迟疑了一下,指指仍然沉默不语的宋菊花,似乎有些难以为情:“她是赵有生抵押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