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大夏,我真的不想当昏君》
A+ A-

第二天,百官依旧早早就到正午门等候。

等百官到齐后,正午门打开,百官有序的涌入正大殿。

柴知依旧高坐在大殿之上,看着百官问道:“诸位爱卿,昨日的募捐一事,都考虑的怎么样了?”

庞席站在文官中央,眼角带着笑意。

果然,文武百官无一人回答柴知。

对此,柴知早有预料,没有丝毫不悦,而是看向武将边上的林布标。

林布标会意出列:“启禀陛下,末将昨日巡查帝都,发现大街小巷都贴满了有关逆贼王天成的告示。”

“哦?告示上写了什么?”

“告示上说,逆贼王天成已经率百万雄师直奔帝都而来,攻下帝都时,纵兵三日,帝都中所有官员一律抄家灭族,幼男贬为奴,幼女贬为妓!”

说着,林布标从腰间掏出几张告示,在群臣面前挥了挥。

听到这个消息,百官心中顿时慌了,开始议论起来,

百官中有的人看到了告示,但没看到的更多,此时一听这件事,惶恐的情绪迅速蔓延。

林布标趁机说道:“此时逆贼气势汹汹直奔帝都,若诸位还舍不得出钱犒劳军饷,到时候逆贼攻破帝都,在场的诸位都无一人能幸免!”

此话一出,群臣议论声更甚,越来越多人将目光看向庞席。

虽然庞席如今已不是宰相,可凭着翰林大学士的身份,依旧能够站在文臣之列。

朝堂文臣之中,很多都是庞席的党羽,唯他马首是瞻,所以,他们都看向庞席。

庞席出列躬身:“陛下,帝都守卫森严,夜间更是有宵禁之策,这贼人是有何等的本事,能够绕过守军和巡逻军士在大街小巷张贴告示?”

“依臣之见,此乃内部出现了奸细,想要以此扰乱朝堂!”

林布标冷哼一声。

“陛下,据前线消息,逆贼王天成自起事以来,所过州府,无一例外的对城中官员抄家灭门。”

“永乐七年八月,逆贼攻破长乐,屠尽城中官员及家属数千人,抄家所得更甚数万两。”

“永乐七年底,逆贼攻破鹅城,斩杀城中官员五百余人。”

“永乐八年三月,太一城破,城中官员百姓牲畜无一存活!”

“逆贼一路掠夺制造流民,又一路裹挟流民,对于官员毫不留情,诸位难道认为逆贼会让诸位好生活着?”

听到这些血淋淋的先例,群臣尽皆胆寒。

这些消息他们并非不知道,但却不愿意相信,如今林布标一一列出,让他们立场彻底动摇。

若是逆贼入城,自己等人钱财再多也没命享用!

庞席的党羽急切地看向庞席,但庞席却只是闭目养神。

群臣心中忐忑,养气之道已经被抛之脑后,面上皆是惶恐。

“臣愿捐白银三万两,粮三千石用以犒劳军队!”

此时,左相李忠出列带头表态。

“李相乃真忠臣也!”

见有人出头,柴知松了一口气。

朝中百官可分三派。

一是以曾经的宰相庞席为首的党学派。

二是以左相李忠为首的中立派,人少,但却手握实权,大多身居要职。

三是以林布标为首的武将,手握军权,忠于皇帝,但大夏自二代起便开始重文抑武,所以在朝中地位不显。

如今李忠带头,便说明中立派倒向自己,这便是绝佳的开局!

柴知朝大伴招手,让其拿纸笔。

“李相乃是国之栋梁,劳碌半生存得几分银钱,却为国慷慨解囊,朕深感欣慰,朕要亲自提笔为你写词!”

说着,宣纸上边出现“国之砥柱”四个大字,落款,盖章。

李忠接过一看,便看见四个大字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看上去赏心悦目。

陛下这字果真不凡,竟有一种鱼跃而出的既视感,回去找人裱起来挂在书房,将来和那些老东西也有吹牛的东西了。

于是对着柴知躬身谢恩。

“陛下赐字,臣深感荣幸,臣今后必将为国先锋,为国献身!”

此时刑部尚书钟书青也出列躬身。

“臣愿捐白银一万两!”

钟书青虽说是中立派,可为人刚正不阿,声望不错,见他都捐了,其余官员都有些意动。

钱诱人,可命要是没了,再多钱也没用。

看到群臣动摇,庞席知道不能再等了,当即出列。

“陛下,臣等皆是为国为民的国家砥柱,清廉半生,募捐银两粮草无几,不如增加岁银用以国事!”

无懈可击!

庞席的声音不大,可回荡在大殿内,却格外的刺耳。

以庞席的话来看,百官清廉半生,家中银钱不多,而左相和刑部尚书却先后捐了三万两白银和一万两白银,这不就摆明二人是贪官吗!

这种情况,谁捐的越多,不就意味着贪的越多吗?

朝堂百官顿时安静了下去。

柴知眼神冰冷的看着庞席。

这老家伙计谋实在狡诈,不仅一句话解决了捐钱的问题,还给自己上了个清廉的标签。

增收岁银?

那就是火上浇油!

因为如今的逆贼王天成就是不堪苛捐杂税而起兵造反的!

柴知冷笑地看着庞席。

“庞大学士说的不错,百官皆是清廉半生,但却依旧会出现诬告之事。”

“所以朕宣布,即日起,推行官员财产透明制度!”

“透明?!”

听到这个消息,百官都傻眼了。

若是财产透明,那不就意味着凡是不干净的官员不是进大牢就是掉脑袋?

柴知说道:“以朕之见,天下官员贪腐之因在于制度,从前贪污的官员朕不打算计较,但如今不愿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官员,朕一定要彻查!”

“而一些官员虽然以前犯了些错误,但是只要能悬崖勒马,为国解囊,为国出力,那朕绝不会追究他们的过错,相反,朕还要嘉奖他们!”

说完,柴知俯首写下“为国为民”四字交给李忠。

“左相为国为民,就算有人诬告左相,凭朕这副字,锦衣卫绝不会调查左相!”

随后柴知又让人台上来一块门匾,上面撰写着“国之栋梁”四字,将其一并赐给李忠。

“这块匾乃是免死金牌,只要不是谋逆,无论何等罪行,皆可免死!”

“谢陛下!”

李忠神情激动,跪拜谢恩。

看见李忠竟获得如此殊荣,还有免死金牌,百官神色激动。

“诸位爱卿不要激动,只要爱卿捐银过十万两者,皆有一块免死金牌!”

“陛下!陛下!臣愿捐出十万两犒劳将士!”

户部尚书常季伯连忙出列,神色激动的看着柴知。

“好!户部尚书免死金牌一块!”

见真能拿到免死金牌,群臣沸腾了。

“陛下!臣捐十万两!”

“臣也愿!”

“...”

百官如今已经眼红,为了拿到免死金牌,早已不在乎庞席的脸色,纷纷表示愿意捐银粮。

不过片刻,就有三十几人捐出十万两白银。

而其余官员不足十万两的更是不知几何。

也就是柴知只准备了三十几个免死金牌,不然可能还有捐十万两的。

虽然捐了不少钱,那些大臣却面露喜色,特别是那些手握免死金牌的官员,鼻孔都朝天了。

看着这近乎荒唐的一幕,庞席眼神愈发冰冷。

他没想到柴知竟然会大肆颁发免死金牌。

行动必须加快,他不希望自己头上存在一个有头脑的皇帝。

退朝后,贴身太监清点出来的数据吓柴知一跳。

“陛下,共有白银六百七十五两,粮食三十余万石,布万匹,绢三千,黄金五万两。”

嘶!

柴知倒吸一口冷气,看向林布标。

他没想到一个早朝的功夫,居然就光白银就收获了六百多万两!

林布标佩服的躬身。

“陛下圣明,只用一些无价值的字画和免死金牌便哄得百官纷纷捐献物资,这些银钱,足以组建十余万军队!”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